“想了解吉林英烈事迹、参战老兵故事,只要问徐阿姨一定能得到答案股票杠杆配资网,她对600余名老兵的故事如数家珍。”吉林省延吉市老兵之家宣讲团团长俄丽杰告诉上游新闻记者。
她23年如一日地坚持收集整理革命烈士事迹并宣讲,23年里抢救性挖掘了650余名参战老兵故事,整理4000余份革命英烈事迹。她还带动300余人加入关爱老兵的队伍,从一个人的执着到一群人的坚守,让15万余人聆听英雄的故事。她,就是延吉市老兵之家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、理事长徐淑子。
7月31日,设立在国家税务总局延吉市税务局的老兵之家第二处分馆揭牌。徐淑子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说:“革命先辈以生命与鲜血守护家国,我们绝不可以让英雄被淡忘。”
2014年,徐淑子在社区开展宣讲。图片来源/受访者供图
红色情结
在吉林省延吉市的一个居民小区内,坐落着一栋普通的两层办公楼,当记者走进去时,才发现内有乾坤。前厅左侧墙面展板上写着:“寻访健在老兵650余人、延边无名英烈200余人,收集整理革命英烈事迹材料4000余份,成立‘新时代红色故事站’32处,深入学校、部队、社区开展宣讲1000余场次……”室内则如同一座小型红色记忆展览馆,馆内陈列的历史老物件与战斗老照片,记录着革命先辈们的事迹,瞬间将大家带回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。
很难想到,这些繁杂工作的发起者,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。
徐淑子出生于1952年10月,朝鲜族。2002年,徐淑子退休后赴北京市照顾年迈的母亲。她每日除了照顾母亲,一有空就读书看报,报纸上刊登的“拼刺英雄”刘四虎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她,于是便把报纸收集起来,读给母亲听。此后她争取每天找一个革命英雄故事念给母亲听,慢慢地养成了剪报的习惯。
“当时我就想,报纸上刊发了这么多烈士,这么多感人的事迹,以前竟然都从没有听说过,亏心啊。”在整理报纸上刊发的新闻报道时,徐淑子萌生了一个想法:收集英烈事迹,让更多人了解并记住那些英雄。
正是这个想法,让徐淑子毅然踏上了搜集英烈事迹之路。此后,徐淑子为了搜集资料,经常前往报亭、废品收购站和旧货交易市场寻找旧报纸和旧照片,然后将英雄事迹剪下来保存留档……渐渐地,徐淑子的坚持得到了身边亲友的支持,大家开始主动送给她一些资料,有时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,有时是一段残缺的故事。她将这些碎片化的材料整合在一起,逐渐完善成册。
2005年,她将收集整理的革命烈士剪报制作成条幅,摆在北京市一个小区的街头,自己则充当讲解员,观看的人群中有两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看完她的剪报后,连连对着她竖起大拇指:“有心了,你这是办了一件大好事啊!”徐淑子所居住社区和附近一所小学也给予充分肯定,学校负责人说:“这些故事对进行红色教育太实用了!”受到鼓舞的徐淑子更加坚定地收集、整理英烈事迹,还为学校制作了展板,每半个月更新一次。
在老兵之家,上游新闻记者看到,多年来徐淑子积攒下的大量的材料。随着整理的老兵故事越来越多,徐淑子把资料分别以“永远的丰碑”“抗美援朝老兵集锦”“我与老兵合影专辑”等命名,进行分类存放。在整理材料过程中,她对展览的每个故事都要配上英雄的照片。
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府。抗战时期,令敌人闻风丧胆的“延吉炸弹”从这里闻名全国。为查找“延吉炸弹”的发明者孙元金的图片,徐淑子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,几乎跑遍了相关单位。她说:“我要让人们记住英雄的模样,他们是为我们拼过命的人啊。”
今年73岁的徐淑子为学生们宣讲英烈事迹。图片来源/受访者供图
寻访之路
2012年,徐淑子带着多年积累的材料回到家乡延吉,着手整理家乡英烈事迹。
一把剪刀、一摞厚厚的剪报本、一副老花镜……在搜集材料时,徐淑子又用起了老办法,四处寻找旧报纸和老照片,经常光顾街头书摊。她还到当地的图书馆办理了借阅卡,一有空就钻到图书馆,徐淑子利用这些方法搜集整理英烈事迹。
但是,即便搜集整理了大量材料,没场地、没预算,如何让英雄的故事宣传出去呢?她自掏腰包将整理出的英雄事迹制作成百余块“红色革命教育”展板和条幅,经常摆放在公园等场所展示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徐淑子在公园结识参战老兵金英实,经过交谈获知,当时已80多岁的金英实老人曾在朝鲜战场上两次立功,在了解其战斗经历后徐淑子深受感动。这次相遇也给徐淑子提供了新的思路:寻访健在老兵。金英实表示:“我和我的战友知道你做的事情后都支持你,愿意和你一起努力!”
素有“山山金达莱、村村烈士碑”之称的延吉,是一座崇尚英雄的城市。在延边,像金英实这样的参战老兵还有很多,“牺牲的英烈不能遗忘,健在的英雄也要关注。”徐淑子的寻访范围,从英烈事迹扩展到参战老兵。
2014年,延吉市文明办专门下发《关于协助做好“爱国教育图片展”有关事项的函》,给了徐淑子很大的支持。有了政府部门的支持,徐淑子开始走进部队、学校、街道、社区。“到现在我还记得文件下发的具体日期,明确支持我宣扬革命烈士事迹,让我感觉充满了动力。”徐淑子说。
“烈士们把命都豁出去了,我还有什么困难、什么苦是吃不了的!”徐淑子总这样说。在徐淑子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爱心团队中。2016年1月,延吉市委组织部下发向徐淑子学习的决定。
徐淑子牵头成立延吉市首个“老兵之家”,馆内展示着老兵的照片。摄影/上游新闻记者张莹
温暖的家
随着越来越多健在老兵被找到,徐淑子萌生出给老兵们建个温暖的家的想法。
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2017年7月,徐淑子成立了延吉市首个“老兵之家”,地址就设在进学街道文庆社区一个二层小楼的活动站里。2021年3月31日,延吉市老兵之家服务中心正式注册成立,并于4月2日经进学街道党工委审批成立党支部。徐淑子担任老兵之家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、理事长。在这里,时隔70多年的老战友得以相见,耄耋老人们一起唱响革命歌曲……
“既然是‘家’,谁有难处了,我们都应该帮!”徐淑子说,自成立以来,老兵之家服务中心先后为参战老兵、军烈属及子女、复员转业军人、伤残优抚军人等群体提供精神慰藉、帮扶助困、生活照料、娱乐休闲等服务400余次。
2021年,以老兵之家为依托,徐淑子成立了“新时代红色故事站”,陆续成立分站32处,陆续将革命老兵、青少年学生、志愿者们纳入到红色故事宣讲员队伍。
“每位老兵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,在他们有生之年,把他们的事迹留下,让我们的后代传承,也让更多的老兵感受到社会没有忘记他们。”徐淑子介绍。
老兵之家宣讲团团长俄丽杰告诉记者:“徐阿姨坚持做这件事已经23年了,自2002年起,她先后走访区域健在老兵650余人、寻查无名革命英烈200余人、收集整理英烈事迹4000余份、成立红色故事影站32处、培养义务宣讲人员300余名,目前‘老兵之家’已成为延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延边州革命老区精神传播基地。”
“徐阿姨对600余名老兵的故事如数家珍,想了解吉林英烈事迹、参战老兵故事,只要问徐阿姨一定能得到答案。”俄丽杰说。
当地的老兵们与徐淑子、俄丽杰等老兵之家工作人员,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结。2025年年初,老兵程守岩在路上发生车祸,不知所措的家属第一反应就是找到徐淑子、俄丽杰求助。在家属的委托下,徐淑子、俄丽杰帮助处理相关事宜,包括陪诊、办理手续、协调赔偿等。老人康复后,郑重地穿着军装,将两面锦旗送到了延吉市委宣传部。
记者了解到,老兵之家还为多所高校提供社会实践活动,老兵之家服务中心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内容。老兵之家被北京科技大学设为第二课堂,大学生每年来到老兵之家进行社会实践。
2024年8月,老兵之家服务中心正式入驻延边大学校园,成立了老兵之家延边大学馆。2025年7月31日,设立在国家税务总局延吉市税务局的老兵之家第二处分馆揭牌。
徐淑子表示,由于老兵之家面积有限,无法将多年来收集到的藏品一一展示给公众。为了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,所以建立了分馆。老兵之家“延大馆”设在延边大学“东北抗联思政课程主题教室”,呈现了参加过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的英雄事迹,还展示了曾在延边大学工作过的老兵的事迹和他们参军时的衣物、照片以及荣获的奖章、奖状等珍贵物品。
俄丽杰介绍,2024年7月,老兵之家成立了国防教育老兵宣教队,由当地六十到七十岁的退伍老兵担当宣教任务,采用理论结合实操的方式,对在校的大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。
虽然先后获得了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吉林省优秀志愿者”“吉林好人”“最佳关爱退役军人个人”等20余项荣誉股票杠杆配资网,但徐淑子说,“我今年73岁,仍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。老兵们已经年老,希望能再快些,留下更多老兵的故事。”
刚速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