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02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在《肾脏病与透析临床实践指南》中,以肾小球滤过率为核心指标,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,各期治疗目标与手段差异显著配资股票,且分期需以病情稳定后的肾功能水平为准,不包含急性因素。
一、慢性肾脏病 5 期划分标准
慢性肾脏病分期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,同时需注意肌酐划分法为国内旧标准,与滤过率并非严格对应——诊断失代偿期、肾衰竭期、尿毒症期以肌酐为准,诊断1-5期则以滤过率为准,具体划分如下:
1 期:肾小球滤过率≥90,肌酐正常;
2 期(代偿期):肾小球滤过率60-89,肌酐约133-176;
3 期(失代偿期):肾小球滤过率30-59,肌酐约177-442,其中以滤过率45为界,又分3a期与3b期;
4 期(肾衰竭期):肾小球滤过率15-29,肌酐约443-707;
5 期(尿毒症期):肾小球滤过率≤15,肌酐约707 以上。
需特别注意,若病情未有效控制(如持续高尿蛋白、高血压、贫血、水肿等),测得的肾功能指标可能失真,此时分期无实际意义,需治疗稳定后重新评估;伴急性因素的尿毒症患者,应积极治疗以恢复原有肾功能水平。
展开剩余61%二、各期治疗目标与手段
每位尿毒症患者的病程,多是逐步进展,不同阶段治疗重点不同:
1期:以“积极治疗、争取治愈”为目标。此时患者肾功能基本正常,主要问题为蛋白尿与血尿,尽早干预预后更佳。核心是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.3g 以下,并维持2-5年稳定,力求实现治愈。
2期:目标为“积极治疗、不再进展”。治疗策略与1期相近,但需先评估肾衰竭是否会进展及进展速度。患者需改善生活习惯,避免不良习惯损伤肾功能,虽彻底治愈难度增加,但可通过治疗控制病情恶化,争取恢复部分肾功能。
3a期:需“谨慎治疗、终生不毒”。此阶段可能出现并发症,仍可治疗原发病,但要精简用药,尤其慎用有肾毒性的感冒药、止痛药、抗生素及中成药,通过治疗阻断肾衰竭进展,目标是避免进展至尿毒症。
3b期:以“谨慎治疗、延缓进展”为核心。治疗以中药调理为主,搭配必要西药且需严格控制剂量,同时常规监测贫血、营养状况、钙磷代谢及甲状腺功能,预防复杂并发症。此时肾衰竭进展已不可逆,治疗重点是保护肾功能、延缓恶化,降低尿毒症风险。
4期:目标为“治疗更谨慎、推迟尿毒症”。治疗需更谨慎,部分药物需减量或停用,同时加强饮食管理。对于老年人、糖尿病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,因病情进展快、并发症多,可能需提前准备透析,理想状态是将尿毒症发生时间推迟至预期寿命之后。
5期: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、透析与肾移植。尿毒症早期可通过综合保守治疗稳定病情,若出现心衰、高血钾、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,需及时启动透析,初期优先选择腹透,后续可根据情况转为血透;有条件者可考虑肾移植。
声明:登载此文是根据国家卫健委《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管理办法》等文件配资股票,对于我院公共服务职能、科室分布、服务内容、人员、医疗技术准入、服务流程、价格、收费、健康科普宣传教育、咨询方式等服务信息进行公开,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;文中所提到的任何诊疗、用药知识仅供参考,不作为临床诊疗依据,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,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谨遵医嘱。
发布于:河北省刚速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